你听说过土狗吗?不,这“土狗”不是你家院子里的那只活物,而是币圈的一种特殊玩法。币圈有句老话,叫做“冲土狗”,意思是在虚拟货币市场上,投资那些没有正规宣传、没有白皮书的代币,赌一把运气,可能暴富也可能血本无归。今天,富爸就来聊聊一个有关土狗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离你我并不遥远。

 

2022年5月2日,杭州某高校的00后大学生杨启超,在币安链上创建了一个名为“Blockchain Future Force”(简称BFF)的虚拟币。仅仅在添加流动性24秒后,他撤回了流动性,瞬间让罗某花费5万USDT(一种1:1对标美元的数字稳定币)购买的BFF币贬值得只剩下21.6枚BSC-USD。

这泼天的富贵瞬间消失,罗某震惊了!接着,他选择了报警。于是,一个因撤回流动性而引发的诈骗案就此拉开帷幕。经过公安机关的缜密侦查,最终2024年6月6日,杨启超被控诈骗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这个案件的背后,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两个人的博弈,更要关注此案的司法逻辑。

在法庭上,辩方律师提出,杨启超发行的BFF币拥有唯一且不可篡改的合约地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假币”。罗某作为资深币圈玩家,对虚拟币交易的高风险应有充分认知。他在买入BFF币的同一秒钟就进行了交易,这明显是通过脚本自动完成的,根本不可能通过手动操作实现。既然如此,杨启超的撤资行为就不应被视为诈骗。

但问题来了,虚拟币到底算不算财产?检方认定杨启超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了罗某人民币33万元,这也是判决他有罪的依据。然而,辩护律师认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虚拟币投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双方的交易行为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损失不应受法律保护。

这其中的法律逻辑实在是复杂而又令人困惑。官方明文规定虚拟币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属性,不应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在实践中,虚拟币又成为了交易的“空气货币”。这种两夹皮现象,使得很多人陷入了法律与现实的迷雾中。甚至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也确认了虚拟币交易与法定货币的兑付行为违反了国家金融监管规定。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罗某并没有真正亏钱。尽管他在一审中声称自己损失了5万USDT,但根据交易记录显示,案发后他的BFF币因流动性增加而大幅升值,他持有的72381.7198个BFF币如今可以兑换出64065.7134个USDT,远远高于其最初的投资金额。这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一个诈骗案,还是一场币圈玩家的游戏?

在虚拟币市场中,“撤回流动性”是一种常见的套利方式。在流动性不多的情况下,这种操作会导致虚拟币兑换价格的大幅波动。投资者从中寻找套利空间,有时能赚取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而亏损者则会持有贬值的虚拟币。在这场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是技术与策略的博弈,是人性与贪婪的较量。

那么,虚拟币的未来到底如何?它能否在法律的保护下成为一种合法的金融工具?这不仅是司法界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面对的现实。在虚拟币的世界里,风险与机遇并存,获利与亏损一线之间。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胆量和智慧,还有对法律和市场规则的深刻理解。

故事的最后,杨启超的命运会如何?他能否在二审中脱罪?这起全国首例因撤回流动性而引发的虚拟币诈骗案,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风险与机遇的新世界,一个需要法律与市场共同规范的新领域。

虚拟币市场,何去何从?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理性面对?希望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在追逐财富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法律的底线。你认为,虚拟币的未来会怎样呢?它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还是终究会成为一场泡影?

作者:富爸

来源:微信公众号(富爸财妈,ID:fbbmoney)

    By 富爸